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苏联解体20年,整个独联体地区政治生态难见亮色。诸国仍习惯于眼望莫斯科,不是有样学样也是捕捉风向。可悄然间,因2008年一场"五日战争"而惹火上身并招致耻笑的高加索小国格鲁吉亚令人十分意外地华丽转身,成功地推行了一场政治、社会自由化改革。当第比利斯亮出成绩单,整个独联体均为之侧目。尽管转型脚步停滞不前的独联体诸国政府均嘴硬地不愿承认"格鲁吉亚道路",但对这条道路的思考和呼吁却已日渐响亮地出现在诸国朝野。否认也好,观望也罢,独联体范围内出现了一条新的道路、一种新的风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受贿50美元坐牢10年     

英国记者克莱维曼在自己《新大棋局》一书格鲁吉亚一章中介绍了他向该国交警行贿的经历:一位格交警在收了贿赂之后建议克莱维曼多给一些,他愿意陪着他走完剩下的路,这样克莱维曼便可以免遭后面警察的盘剥,省下一笔钱。这便是格鲁吉亚警察给人的一贯印象。这解释了为什么2003年颜色革命之前格警察在民意调查中只享有5%的信任率。但是,恐怕当时没人能想到,2010年格民众对警察信任率会飙升至87%。  

  这一切都始于2003年的那场颜色革命。萨卡什维利挟革命之威成为格鲁吉亚新主人。这场动荡加剧了国际社会对这个经历过内战、革命并缺少支柱产业、小国寡民的国家的刻板印象,就像腐败的警察系统一样,问题积重难返,难以改变。被美国扶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更是总给人以"小丑"的印象。没人指望这个傀儡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出混乱,更别说开辟新路。但如今公认的是,萨卡什维利不是"小丑",而是一个出色的改革者。他上台后,第一个瞄准的就是民众最痛恨的警察系统。    

他首先发起了一场"打黑"运动,向一直在警察系统背后作幕后老板的黑帮下手。格鲁吉亚的黑帮一直威力强大,即使在全球黑帮中都排在前列的俄罗斯黑帮所盘踞的莫斯科,他们也能占有地盘。萨卡什维利采取了打击加驱赶的策略,200多个最大的黑帮老大被他赶到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无法回国。那段时间,格监狱系统人满为患,关押人数是平时的三倍。当然,只赶不抓,让这些老大去祸害别国的做法饱受非议。但不管怎么样,剪除了黑帮这一羽翼后,萨卡什维利可以向警察系统下刀了。    

萨卡什维利后来说,我曾试图寻序渐进,但最终发现只能下重手。于是,他在两年的时间内将全国85000名警察裁撤了75000名。只留下必要的培训和管理人员,以招收新警察力量。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14000名交警一夜间全部下岗。之后三个月内,格鲁吉亚全国处在无交警执勤状态,直到刚刚结束培训的新交警接班。在这三个月内,格国内未发生严重交通混乱。如今,许多媒体将这次改革称为"奇迹"、"传说"。当新交警上岗,格电视台上出现许多揭露交警受贿的节目,里面公布的均是格监督部门暗中拍摄的警察受贿场面。随后是严刑峻法,有警员因受贿50美元而被判刑10年。那段时间,数百名警员因各种纪律问题而被辞退或被判刑。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警员待遇的成倍提高。格平均月工资为200美元。而如今普通警察的工资是这个数字的2-3倍,管理人员工资最多可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警察如今已成为格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理想的职业选择。    

就像交警部门一样,其它警种也都经历了"大换血"。除必要的培训人员,老警察一律不予录用。经过两年的改革,格警察队伍焕然一新,87%的民众信任度极好的说明了改变之大。一句笑言被俄媒体引用:格鲁吉亚警察部门如今最腐败的地方就是厕所,只有那里才是肮脏且不透明的。    

今年4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接受俄最具影响力的5家电视频道联合专访时主动提到:"俄罗斯是个大国,不可能用一夜间辞退所有警察的方式来实现内务部的改革。"尽管他本人否认,但外界均认为梅氏暗指格鲁吉亚,言语间已经包含了对格这场改革的肯定。    

"卖掉一切,除了良心"     其它政府部门也得到了类似的改革。原先18个部被削减到13个,52个局被削减到34个。而且,每个部门工作人员数量都减少了40-50%。审批事项也大大减少,从原本的1000多项减少到140几项。而所有国家认证标准全部废止。    

随之而来的是各项社会服务的"去国家化"。教育产业中,私立学校被大力推行。私立医院也被大力推广,并承担着提供医疗保险的责任。萨卡什维利主导推动了《商业自由法案》。根据该法,国家开支不得超过GDP30%,严禁政府增加审查事项,废除所有价格管制,成立全新的商业管理机构,每一项税种的增加都要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国家不再拥有任何银行等金融机构,废除所有阻碍资本自由流通的限制。    

税收方面,原先22种税如今被减少到6种。关税则大部分被废止,其余的也被控制在3%-12%之间。议会通过的《自由竞争和贸易法案》严禁存在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制度法规,格金融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的私有化全面推行。港口、铁路、工厂、船队全部被列入面向私人投资者的名单中。    

这是萨卡什维利政府用7、8年的时间推行的改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场自由化改革的力度都十分巨大。当然,改革的成效也是极为明显的。国际银行"营商环境"排名中,2004年仅排名第150位的格鲁吉亚已经在2012年的排名中飙升至第9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仅排名112位的俄罗斯。普京再次当选总统时曾一再强调这一排名,要求将俄排名提升至第20位。在"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排名中,格鲁吉亚从2004年的第124位飙升至2008年的第67位,与许多欧盟国家比肩。而俄罗斯则在同期实现了从第86位到第147位的倒退。近些年,俄长期徘徊在140位区间,与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同级。    

从2004年到2008年,格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12%之间。财政收入增长了6倍,从2003年的5.58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330亿美元。截至2009年,格将4000多项公共设施私有化,其中包括绝大多数战略企业以及66%的农用土地。这一举措实现了前经济部长卡哈 本杜基泽所言的那句:"格鲁吉亚应该卖掉一切,除了良心。"从2004年到2009年,格吸引了65亿美元的外资。总数上已经可以一些新晋欧盟成员国比肩,按人均来说已经超过俄罗斯。    

该国私有化收入占GDP10%,吸引的外资占GDP30%。这两个数字在独联体国家中均排在首位。外界普遍认为格鲁吉亚改革是依靠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施舍",但实际上大部分启动资金都来自于私有化收入和吸引的外资。     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2003年时,格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但如今其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已经占到出口总额8%。    

个人收入方面,2003年平均30美元的月工资如今已升高到200多美元。    

当然,这一切都因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所终止。但区别于其他独联体国家,格鲁吉亚安然度过了这场危机,并继续保持着极快的发展势头。    

如今,在格鲁吉亚购买土地的审批手续只需要4天,办理做生意所需的各种手续只需要1天,给车上牌照只需要1分钟,领取驾驶证只需要7分钟。这一切在独联体其他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话来说,近50年来,格鲁吉亚的改革是国家快速变革的最好范例。    

20年来第一次和平的政权更迭    

实际上,除了这些成绩,格鲁吉亚的改革并非没有缺陷。比如至今仍高企的失业率边说明改革红利无法惠及所有人。此外,在许多个人发展指标上,该国仍较为落后。而且,从一个改革范例的角度来说,改革的许多举措是难以被效仿的。比如,萨卡什维利在改革内务部之前就先解散了国家安全局,这恐怕是绝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大国所无法接受的。此外,金融等领域全面地向外资开放和彻底的私有化也都只能用这个国家独特的地缘地位和国家规模来解释,任何一个大国都难以照搬。    

但是,如果将其改革经验,尤其是对内务部的改革放到独联体的范围来看就有着极好的示范效应。毕竟,如今横行独联体范围内的威权体制都面临着利益集团尾大不掉的问题。    

此外,格鲁吉亚的政治生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比起来就要逊色许多了。比如,萨卡什维利曾一度尝试将格鲁吉亚变成内阁制国家,然后自任总理,继续掌握大权。这一普京式的举措险些得逞,不久前举行的格议会大选中,萨卡什维利率领的党派不敌该国首富伊万尼什维利领导的政党联盟。而在此后萨又寄出杯葛议会的举动。可见,该国高层权争仍十分严重。    

但这些问题不会掩盖该国政治进化所取得的成绩。别的不说,不久前的这次议会选举是该国独立20年历史上第一次政权的和平更迭,单此一项就意义重大。在此次选举中可以看到公民主体意识的明显提升。而这些有明显与该国非政府组织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等事实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国家,非政府组织已经基本可以同政府进行平等的对话,双方交锋的前沿早已从反对派和非政府组织的存废转移到了具体社会问题,如卫星天线是否可以大范围普及等日常问题的对话与探讨上。    

独联体新风向  

年初,俄罗斯爆发反体制系列示威时,俄《权力》周刊记者到哈萨克斯坦执行对该国政府的采访任务,结果每到一处都被追问莫斯科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都极像20多年前莫斯科上演"819事件"时的场面。当时,同样是在哈萨克斯坦,即将撑起中亚大国帅旗的纳扎尔巴耶夫被秘书从睡梦中叫醒,并在此后几天内一直密切关注着莫斯科的事态。而莫斯科各部委也都不断接到从阿拉木图等加盟共和国首府打来的电话,询问内幕和最新动态。    

20多年过后,无论是纳扎尔巴耶夫、阿利耶夫还是卢卡申科,都像20年前那样关注着主要在莫斯科上演的这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此中逻辑显而易见,普京政权不仅是独联体地缘空间的支柱,其政治道路、操作手法均对其它威权领袖有着极强的借鉴和前瞻意义。但也就是在普京政权遭到挑战而诸国仍习惯于拿俄政治体制作标杆并学习普京政治手腕的背景下,格鲁吉亚的改革道路才更加显眼。    

如今,"格鲁吉亚道路"的影响在独联体内不断铺开。许多媒体对这个国家的改革经验进行报道,并呼吁摒除格鲁吉亚那场愚蠢的"五日战争"的影响,开眼看看这个国家发生的变化。俄盖达尔经济政策研究员专家符拉基米尔 数次撰文在"福布斯"俄罗斯网站上介绍格鲁吉亚的改革成就。而著名记者拉丽萨 布拉科娃的那本《为什么格鲁吉亚成功了?》则引起关注和热卖。    

显然,格鲁吉亚改革的影响是明显的。因为它告诉所有独联体领导人,除了维护现有体制、打压社会异动之外,主动打破体制藩篱甚至还政于民并非不可实现,亦是一种选择。

话题:



0

推荐

方亮

方亮

11篇文章 9年前更新

方亮,俄罗斯时政问题草根研究者。没有学者光环,没有官方背景,暂无持续近距离观察研究对象的条件,属"三无"草根。偶尔为文,乐在其中。

文章